中医杂志

中医怎么看待“经行头痛”?

 

现代医学认为,此病可能与精神因素造成的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周期性激素水平失调、醛固酮敏感性增加等有关,与维生素B6和镁的缺乏也有一定相关性。西医治疗本病多对症缓解疼痛,必要时需辅以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生活细节需注意

4.可进行头部按摩,用手指或梳子缓缓梳理头皮数次,经前至经期每天按摩太阳穴和百会穴各3至5分钟,可使头部气血调和、络脉通畅,从而预防和缓解经行头痛。

【来源:怀化日报数字报_怀化日报】

2.作息时间要规律,尤其是经前和经期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对于头痛有改善作用。

“经行头痛”分虚实

“经行头痛”有虚实之分,可通过疼痛时间、性质、部位不同来辨别。实者多痛于经前或经期,多为胀痛或刺痛;虚者多在经后发作,多为隐隐作痛、时痛时止或伴头晕。根据经络循行不同,前额疼痛属阳明,后头疼痛属太阳,两侧疼痛属少阳,巅顶疼痛属厥阴,临证中常用相应引经药以加强治疗效果。

1.学会放松心情,切忌过度紧张焦虑。

针刺 “经行头痛”的中医治疗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正逢痛剧之时,以止痛为主,可急行针刺治疗,选内关、合谷、百会、太冲等穴位。

“经行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中医认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各种气血失调是妇科疾病发生的基础。经期是阴阳气血剧烈变化的特殊生理时期,且“头为诸阳之会”,居人体最高位,最易受到内外病邪的影响。行经期气血下注胞宫,阴血盈于下、亏于上,血虚不能上荣于脑、清窍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而发头痛。月经以通为顺,气血以调为和,如遇情志不遂导致气郁化火,或感寒遇冷造成血行瘀滞,都会导致头部气血运行壅滞,“不通则痛”而发头痛。

耳穴贴敷 耳穴贴敷操作方便且安全,患者依从性好,在“经行头痛”治疗中应用广泛。头痛发作时可取神门、肝、胆、皮质下、颞、交感等穴,能清肝利胆、理气和血、安神止痛,使血管舒张,脑血流量增加而止痛。经前调理治疗取内分泌、卵巢、神门、皮质下、肝、脾、肾等穴,以达到调理冲任、调和气血的目的。

许多女性朋友每次来月经都会伴随头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其发作与月经密切相关,中医称之为“经行头痛”。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经行头痛”的有关知识。

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了对“经行头痛”的独特认识,尤其重视调畅情志、规律作息、营养饮食等生活调护在治疗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调治,使得气调血和,正气充足,才能使临床疗效更好、更持久。现代医学发现,“经行头痛”属于一种心身病症,少部分人可能发展为易怒、抑郁等强迫性行为或诱发精神心理及身体上的异常,要引起一定重视。

3.提倡适当有氧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可有效释放压力、减轻焦虑。

本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口服中药 肝火上炎者可予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以治本;血瘀者,可于经前口服四物汤等养血活血,或用红花、玫瑰花、月季花等代茶饮以活血理气止痛。研究证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能缓解头痛。

“经行头痛”的典型症状为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头痛,或伴头晕、乏力等,属西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多见于25~45岁中青年女性。有数据显示,“经行头痛”占女性偏头痛的60%以上,病情反复,与社会节奏增快、女性的压力不断增加有关。

泡脚 经前用适量艾叶、桂枝、生姜、红花等泡脚,可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经行头痛,促进深度睡眠,提高抵抗力。月经量多者不宜用以上药物泡脚。

5.饮食方面,含维生素B6和镁的食物可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建议酌情增加摄入量。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肉类、全谷类产品(特别是小麦)、蔬菜和坚果类;富含镁的食物有深绿色的蔬菜、粗粮、坚果、豆类、蘑菇等。另外经期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不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来源:学习强国)

中医调护方法多

艾灸 可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关元等穴位,以提高正气。清代针灸著作《灸法秘传》亦云:“若因头风而痛,宜灸百会,并灸神庭,合谷、胆俞皆可灸之。若头痛如破,或因内伤,宜灸命门自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