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中医在近代也曾遭受“废存之争”,国医节这一

 

中国有四大国粹:武术、京剧、书法、中医。

虽然说在当今时代,这些已经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受到了不少人士的关注,尤其是这其中的“国之瑰宝”——中医。

不仅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还具有独特的治疗思路,同时也对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被全民喜爱本应该是理所当然。

传承几千年的中医,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现代人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中医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近代史上,中医遭受的“废存之争”说起。

在那个时空里,中医可谓是饱受沧桑,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人们为了纪念“废存之战”的胜利,还用了一个专门的节日去铭记。

中医作为中国的原创医学,汇聚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涵盖了历代医家的智慧结晶。

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依靠着中医的思想和方法去治疗病症、调养身体,维护人们的健康。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医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由于西方医学的撞击,中医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争斗”也从未停止过,更有甚者,一些不好的声音开始出现,阻碍着中医的发展。

将时光回到1929年,一场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让国人以为中医可能要风雨飘摇了,几千年的传承,在一念之间差点被抛弃。

当时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人士,提出“废止中医”,还将中医视为巫术,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须要将这个“祸端”给清除掉。

这一荒唐的举动,自然跟当时的西方列强的算盘有关,不过这一消息一出,可以说是人神共愤,举国上下的中国人义愤填膺。

中医学界的有志之士,纷纷请愿,要求将“废止中医”的提案废除,之后在经过众多的中医药团体共同商讨,在3月17日云集上海,召开大会。

最终抗争取得了胜利,并且还给中医加了一个“国医”的称号,并同意成立“中医学社”。

为了纪念这一次的抗争胜利,也希望中医药能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扬光大,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这也就是这一节日的来历。当我们了解了国医节的缘起,就应该更加珍惜中医。

时至今日,回眸历史,再看那一次中医保卫运动,不得不感谢先辈们的共同努力,得以让中医继续发光发热。

从皇皇巨著《黄帝内经》,到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从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到医药巨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从“温病学说”的兴起,再到“衷中参西”的形成,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医药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这个意义重大的节日,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更有甚者只知道西方的一些节日,对“中国国医节”更是从未听说,这些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比起中医药的现代化,其实现在更为紧张、更为重要的是中医的传承。

如今关于中医药的介绍,大多数是集中在一些医家书籍、古代名医所编撰的著作里面。

现在对中医的认识,虽然在生活中常常可见,不过受到的重视其实并不多。

古代的中医,一直遥遥领先;近代的中医,受到西方医学的抨击,夹缝求生;而如今的中医也是受到现代医学的影响,传承受限。

试问如今,能够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中医著作又有多少?几乎没有。

如今能跟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身怀绝技的名医媲美医术的又有多少?几乎没有。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国医节”正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忘记中医这个“国之瑰宝”。

要时刻关注、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传播中医文化,发扬国医国粹,让中医药学以及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也希望,即便是一千年以后,中医依然是“道经千年更光辉”。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上一篇:2021年网上中医问诊大幅增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