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吴帅医生:绝大多数中医人倒在了“最后一公里

 

作者为中西医结合医生,资深医疗职业经理人(公立医院出身,近年曾在环球医生,丹麦泛爱国际医疗,北京同仁堂等知名机构从事医管工作,海外管理运营5家国际诊所,国内运营管理40家中医连锁诊所。一线中医创业领导人,致力于中医发展,为中医成为人类主流医学而奋斗。)

一般标价168的文章,都是不想和太多人分享的内容,因为这些都是经过实战, 付出沉重成本代价摸索出来的经验 。 谁得到 , 谁可能就会在中医行业竞争中 , 占据了前沿的思想思维方法 。专门 贡献给领跑者 ! 一般标价几十元的文章,其实还是想隐藏起来。只给一部分想改变和跟上的人。专门贡献给想跟上大部队的人。 一般标价3—5元的文章,其实是排他性的,希望无关的人不要阅读这些文章,于人于已,其实都有好处。东西虽然好,但是你不需要,何必非得占有,浪费时间呢?

作为一个医疗管理者,这几年来,我马不停蹄地去参观大量的中医馆,见大批的中医医生。 看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寻找成功模式,并且是可以复制,有持续性的。 看了好几年,老实话说,这种感觉其实很糟糕! 为什么我之前说会觉得自己是“优秀医生”,这些都是看完得到的反馈。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出门诊看病人了,而且我觉得自己是水平很差的中医医生。但事实上,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我是看完一大批的中医人,才有这种“优越感”。道理很简单,中医眼里如果没有病人,没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那就失魂落魄,医生跟着病人的症状跳来跳去,西医思维主宰了诊疗,难怪没有疗效,难怪总是锁不住客。

我们的团队到各地看完一批大规模医馆后,回来的感觉是相似的。本来是想要去学习的,但是发现我们应该去做老师讲课才对。那么多的中医馆,还在把医生当爷爷奶奶供着,所谓的医疗运营不过是医生后勤保障队伍。要知道,早在三年前,我们管理团队已经实现了对中医的绩效考核,还革命性地引进了淘汰制。再大牌的医生,到了我们的平台工作,都必须服从管理和贯彻理念,形成一个整体打市场。要实现这一步,既要赋能支持,还要监督管理。看了那么多中医馆,能做到这一步的,真的寥寥可数。

这些年,大家为了打市场,都在前仆后继地创新。各种夺人眼球的特色技术、产品模式、商业包装模式,网红抖音炒作,但我只需要问一句话——我们的疗效提升了?服务病人的能力有质变吗?解决病人问题的资源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本质上还是在玩虚的,虚的东西如泡沫,没有持续性,很容易被时间老人无情地戳破。为什么中医热也有十年了,但一直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呢?问题就是出在根本处的务虚。

说这些,不是纯粹为了批评,因为,我也犯过一样的错误。说直白点,那就是人很飘,觉得中医不难搞。搞不起,总是怪罪于创新营销不够,那些特色疗法不够,胆子不够大。

后来折腾了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增长缓慢,达不到期望值,欲速而不达。直到有一个老师给了我当头一棒,他批评说,你不能急功近利,忽视基本功,倒在最后一公里。 我自己也是反复摔倒几次,惊吓出一身冷汗后,才深刻理解了“最后一公里”的含义。

上一篇:河南南阳:“仲景小中医传承班”开班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