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中医真不如西医?千年前的一本中医古籍,记载

 
中医顾名思义,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近现代以来,西医崛起,中医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特别是民国时期提倡的“废中医案”,严重冲击到了中医的发展,虽然在人们的呼吁下保留下了中医,但它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留过洋的民国大师们,对中医是相当排斥的,就连鲁迅也曾说过: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鲁迅年少时,父亲常年病重,周家花重金请了两位中医,未曾想父亲的病愈发严重,从此鲁迅就不再信任中医,去日本留学一开始学得也是西医,虽然有这个前提,但对中医的评价还是有失偏颇了。 众所周知,西医在治病过程当中借助了先进的设备,通过这些医疗设备,能够看到身体当中的健康细胞和病变细胞,而中医恰恰相反。

中医学对人体的剖析是基于阴阳五行,将人体看成气、形、神的统一体。 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 道家将天下万物都看成一个气,有了这个气,万物才能生生不息;自古以来“医道”互通,道家的理论也能解释中医学,中医给人看病,都是观察经络、气血的变化,人一旦生病,不是“邪气”入体,就是阳气过盛。 《黄帝内经》中讲到: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息怒。

中医当中的气血、阴阳是中医医理之本,只有阴阳相互约制、相互调和,人体才会维持健康状态,从西医学的角度来讲,气血、阴阳解释有些“荒谬”了,但存在即合理,中医学传承了五千年之久,早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若是不合理,它也无法被古代的医学家推崇。 中医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呢?东晋葛洪是医学名家,同样也是一位道士,他一直都主张医、道双修,认为: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 葛洪不仅整理了东晋以前的道教理论,在医学上面也有着著名的成就,他的研究方向是“急病”,通过诊治“急病”,葛洪写了一本《肘后备急方》,因为是治疗突发疾病,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既便宜,又容易到手的药材制成药方。 《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疾病、药方现在看来,医学手段都非常先进,比如记载了狂犬病、天花、结核病、甚至出现了恙虫病、疥虫病之类的寄生虫描述。

如果被疯狗咬了,葛洪认为取疯狗的脑子涂在伤口上治疗,虽然没什么作用,但是比西方的早期医学原理要先进的多。 在葛洪开始研究医学的时候,西方还在实行放血疗法,西方的先进医学,也只是起源文艺复兴时代。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对寄生虫有这样的描写:山水间多有沙虱,其虫甚细不可见……钻入皮里,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过三日之后,令人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 葛洪不仅发现了寄生虫病,同时还研究了它们的潜伏期,这样的解释即便放到现在,都可以说是相当准确。 要说影响最深的,一定离不开屠呦呦的青蒿素。

屠呦呦并不是发明创造了青蒿素,她是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为了治疗疟疾,收集了民间药方,她收集了2000余张药方,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实验方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找到了《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张有关于青蒿文字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她从《肘后备急方》当中得到了启发,最终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凭借着这项研究发现,屠呦呦最终拿到了诺贝尔奖。

中医学虽然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来解释人体,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古人并不了解人体当中的细胞,甚至不了解太阳的东升西落,只能以阴阳来解释、五行来解释这些“奇异”形象。 但在数千年的剖析下,中医学掌握的人体病状的变化,即便不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中医同样可以治病,作为传统医学,我们也应该更加相信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