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中医是如何认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有4个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在中医范畴内称为:糖尿病或糖尿病,这是由于人体阴液流失所致。 .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热愈烈则阴愈虚。古代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虚弱、暴食、肥甘、情志失调是消渴的主要原因,内热是主要病机。糖尿病,病变器官主要是肺、胃、肾,尤其是肾脏。肾虽有偏,却是互相影响。

想法一

辨证论治相结合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以阴精亏虚、燥热过盛、阴虚燥热为标准。阴虚愈燥热愈,燥热愈盛而阴愈虚。阴虚与燥热常有因果关系。阴虚燥热常影响肺、脾、肾。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病往往以“三消”为主。处方药着眼于解决阴虚燥热问题,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医学调节胰岛功能、纠正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消除尿糖的思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周超凡认识到,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聚焦疾病,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提高治疗效果。的糖尿病。周超凡认为,糖尿病的诊断应以西医为主。如果仅诊断出“三消”症状,往往无法及时发现。

想两个

结合中医理论与药理毒理

专家认为,中药对改善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但降糖效果有时并不理想,70多种对血糖有影响的中药没有充分利用。周超凡介绍,降血糖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根茎、山药、葛根、白芍、熟地、枸杞等30多种;提高血糖的中药有柴胡、紫苏、生姜、龙胆草、龙胆、龙葵、瓜蒌、党参、杜仲、火龙果等近20种。在临床用药中,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药降糖作用的科研成果,尽量避免使用升高血糖的中药。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应避免使用经毒理学报告的中药,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在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时,要遵循中医随访用药原则,尽量选择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而不是使用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在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们选用的中药大多是对症和降糖兼有的,也有少数只对症不降血糖的。

三思而后行

糖尿病治疗与并发症改善相结合

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心脏、大脑和肾脏的并发症,如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和肾病,往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周超凡认为,糖尿病的治疗应结合中医的宏观症状和西医的微观病理变化,标本兼治。中医认为糖尿病以阴虚为主,燥为本。阴虚血少,燥热伤气,则“阴虚血滞”,“气虚血滞”。西医认为,由于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凝集、凝集。其结果是毛细血管壁增厚,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发生微循环障碍。这些与中医所描述的气滞血瘀的状态非常相似。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肾病、视网膜病、白内障、耳聋、周围神经炎,甚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都与中医血瘀证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中医常选择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思维四

食疗与运动相结合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同等重要,也同样有效。目前,不少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合理,具有“四高三低”的特点,即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高盐、低钙、低纤维、低维生素。他们没有采用宝塔式的食物营养模式。适当的饮食,少食多餐,不仅可以控制饭后高血糖,还可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周超凡认为,每天的食物摄入总量和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必须根据个人情况准确计算并严格遵守。当患者肾功能尚好时,为保持其精力、体力、免疫力,防止体重下降,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比例,降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可提高血糖。耐受性和免疫功能。

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面,金利达颗粒是第一个利用络病理论探索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并指导专利新药研发的专利新药.药效实验证实,它能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微循环。抗氧化应激、调节血糖调节激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可用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