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载传承中医薪火 他将“赤诚为民”入药入心
炼油,下丹,滴水成珠,过水去火毒,拔毒,上膏药……这一系列熟练的操作,是成都温江区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周庆的日常工作。今年62岁的周庆,师承温江区名老中医程跃儒先生,从1977年来到柳城开始,周庆就以一片赤城丹心,扎根这片土地。从医40余载,周庆传承的不仅是中医治病救人的传统文化,更见证了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成长与蝶变。
一方黑膏药
点燃少年中医梦
中医有句话叫“一两黑膏二两金”,说的是一两好的黑膏药可价值二两黄金!黑膏药又称“狗皮膏药”,是一类膏药的统称,是将桐油、菜油烧热后,加入一定量的红丹,炼制成“滴水成珠”“老嫩适中”的半固体状态,倒入备好的冷水盆中,再浸泡3-7天,每日换新水数次,以去除火毒,然后放于阴凉通风处储存。临床使用时,用油灯将黑膏药烤化,滩涂于夹皮纸上,再混入不同的中药粉剂,敷贴于患处皮肤。黑膏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各种痹症、劳损、亚健康疼痛等。
温江人口中的“黑膏药”,多是指程跃儒老先生家族传承技术,因此也俗称“程膏药”,传男不传女。“程膏药”在温江的历史,现已无从追溯,光是在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已传承了三代。
1977年,20岁的周庆步入工作岗位,而引领他进入中医大千世界的,就是温江名老中医程跃儒。由于当时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少,医生总是与“忙”“累”这样的字眼挂钩。一开始,周庆并不想学习“程膏药”这一技艺,“看到师傅每天都很忙,我觉得这项工作太辛苦了,就想干点轻松的。”可渐渐地,周庆被师傅温和谦逊,耐心负责的医德感染,而在不断炼制膏药的过程中,周庆也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就这样,周庆与师兄陈明昌成了程跃儒老先生在柳城的嫡传弟子。“能缓解病人疼痛,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医者是伟大的群体。”周庆说道。
赤诚炼丹心
薪火相传医者心
周庆40多年的从医生涯都在温江柳城,这里有着将他领进中医大千世界的恩师,也有着喜欢他的居民百姓。每天上班,周庆来到诊疗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盛放黑膏药的锅中倒入清油、点亮油灯。这口膏药锅和摊黑膏药的杆,其貌不扬,却已在医院使用了50多年,从程跃儒老先生手中传到了周庆手中,而这些“老物件”还即将传到柳城第三代黑膏药传人手中。
时间回溯到1951年,新中国建立不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百废待兴。当时,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总量少,从事医疗服务的主体是传统中医和草药医生,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一年,国家卫生部要求基层政府加强基层卫生建设,号召个体医生组建“联合诊所”。在此背景下,由3家诊所合并而成的“联诊所”应运而生,这就是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身。
1969年,“联诊所”正式落地温江区西大街150号,至今52年风雨兼程,从未易址。由于医疗条件有限,那时的“联诊所”面积不到900平米,员工加起来不超过30人,主要的诊疗服务以中医药为主。彼时的程跃儒是诊所的“中流砥柱”,在简易的中医诊疗室,油灯通明,照亮丹心。这年,风华正茂的温江本地居民杨孝贤时常到西大街150号这家“联诊所”找程跃儒先生看病贴膏药,这样的习惯延续了50多年。而彼时的周庆,还只是个12岁的毛头小子,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条人头攒动的温江老街将见证他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中医药的传承,不仅在师徒间的言传身教,也在于患者对医者间延续的信任。如今,杨孝贤的孙女何女士30多岁,每次腰肩疼痛,来找周庆贴几张膏药已成为习惯。“奶奶当年常常找程跃儒老先生贴膏药,到我这一辈,又成为程老先生嫡传弟子周庆医生的忠实粉丝。我们家几代人都相信,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治疗方法错不了。”何女士说。
乘风踏浪行
52年沉淀践行健康守护使命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乘着这股东风,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也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恰与周庆从医轨迹不谋而合,四十多年中,周庆从“程膏药”弟子逐渐成长为独挑大梁的中医技艺大师,如今周庆还带着徒弟,将“程膏药”这门中医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