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中医:鼻部疾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如何?

 

到了秋季,就该是肺脏所要主的时令了,鼻部疾病也会高发且加重,因为鼻为肺之外候、肺开窍于鼻,这时的燥气、凉气都会刺激引发各种鼻部疾病患。鼻部疾病往往缠绵难愈,究其原因,往往是鼻部的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除常说的肺系统外,还与脾胃、胆、肾的关系密切,所以辨证时需仔细观察鉴别,以制定最优治疗方案。

鼻与肺:鼻属肺系,为肺之外窍,协助肺以行呼吸,鼻在肺气的作用下司嗅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主鼻……在窍为鼻”,《灵枢·脉度篇》也说:“肺气通于外,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若邪袭鼻窍,可影响肺的宜肃功能,肺气失调,也可致鼻窍发生病变。《灵枢·本神篇》:“肺气虚则鼻塞不利。”《中藏经》也指出:“肺虚则鼻流清涕”。金元时代朱丹溪对肺与鼻的病理论述更为详细,他说:“鼻与肺窍,肺脏有病,而鼻为之不利有寒有热……气不利而壅塞,热壅清道,气不宣通……”

鼻与脾胃:脾胃为表里脏腑,脾胃主运化受纳,升清降浊,胃脉上循于鼻,鼻受脾胃清气所养,脾统血,鼻为血脉多聚之处。若脾胃失调,清气不得上荣,浊气上扰鼻,则生鼻病。《素问·剌热篇》:“脾热病者、 鼻先赤\\'\\'。如胃火上灼则鼻衄,脾气虚不能摄血则鼻血渗渗。

鼻与胆:胆为中清之府,其气上通于脑,鼻上为頞,頞上为脑。脑为髓海下通于頞,若胆经火热循经上炎,可影响鼻窍而为病,正如《素问·气厥篇》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鼻与肾:肾主藏精,纳气。鼻为肺窍,肾主水,而肺为水之上源,肺主气而肾为气之根,肺肾相生,鼻不仅靠肺阴的荣养,还要依赖肾中精气的滋养,若肾之精气不足,则可影响于肺。肾虚精气不能上输于鼻而致鼻病,“肾主液”,肾虚则鼻流不止或鼻窍干萎。“肾主嚏” ,实则格邪外出,肾虚则耗伤阳气。

鼻与经络:鼻居面中是清阳交会之处,为一身血脉之所经,鼻与人之阳经关系尤为密切。

循行于鼻的经脉有:手足阳明经、手足太阳经、督脉等。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外侧,上行至鼻根部,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手阳明大肠经,其支者,左右交于人中,分布于鼻孔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于巅顶;手太阳小肠经,支者从颊抵鼻,旁到目内眦;督脉,沿额正中下行到鼻柱至鼻尖端至上唇。

此外任脉、阳跷脉皆循经于鼻。以上诸经皆与鼻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相关联。

鼻病的主要病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多由六淫邪气侵袭,又以风、寒、热、湿居多。内因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可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而致,主要与肺、脾胃、胆、肾关系密切。

若外感邪气以风邪为先,因鼻居面中,为清阳交会之处,鼻属肺系,肺为娇脏,风邪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所以鼻窍常因风邪侵袭为病,风邪常挟寒、热、湿邪、以致邪气袭表犯肺、肺气失于宜肃,邪气困结鼻窍,出现鼻塞、流涕、鼻粘膜红或水肿,并时兼有风寒或风热表证。若外感邪气郁而化热,邪热损伤鼻络迫血外溢,以致鼻衄。

若因燥邪所伤,鼻失津液滋润,鼻腔干燥,鼻粘膜干枯如薄油纸状,鼻有干痴,鼻孔皲裂,鼻塞少涕。涕中时带血丝。

若因七情所伤,肝胆热盛化火,胆火上炎,蒸灼鼻窍枯膜,煎熬津液,或因邪热内犯胆府,胆火循经上熏鼻窍,以致鼻膜红肿,涕黄而稠,鼻塞,嗅觉减退、头痛、目眩、耳聋、胸闷等证。

若因饮食所伤或感受湿热邪气,脾失升清降浊之功,湿浊内蕴,循经上壅鼻窍。热邪偏盛,壅滞血脉,蒸灼鼻膜,见鼻粘膜红肿较甚,涕稠黄或鼻孔肌肤红赤或红肿成脓,湿邪偏盛热湿毒邪郁蒸,湿邪留滞、鼻粘膜肿胀较甚,光滑淡红,涕多色白。湿热为患头目胀痛重着,胃火内燔上炎,灼伤鼻络则致鼻衄。

若因素体虚弱或劳倦内伤,久病致肺气虚,宣肃功能失调,肌表失固,则易为邪毒所犯而致鼻病。肺气虚无力祛邪,邪毒滞留鼻窍不去而成慢性鼻病。肺气虚,寒邪凝滞,则见鼻粘膜色淡,涕清稀,阵发性喷嚏,久则肺虚及脾,肺脾二虚,津液干涸,鼻窍失濡,邪毒困留,灼蚀肌膜,鼻粘肢干枯,萎缩结痂,浊邪积留日久而成臭鼻。

上一篇:中医冬季养生方法有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