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范振英:拓宽中医发展路创立健康新概念

 

范振英,1940年生,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抗衰老学会创始人之一。2016年被聘为中国医学促进会副理事长,同年还荣获“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奖”。

2008年以来,他对医学和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先后发表《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健康学新定义》《健康学新论》《宏观健康学》《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发展之路》等论文,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健康理念的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范振英认为中医有两种发展方式:一种是只能在传统中医的框架内发展,但这种方式会把中医引入死胡同;另一种是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方式,应该采用后者。

在他2008年撰写的《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中曾指出,现代医学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如遗传学、解剖学、免疫学、胚胎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飞速发展的基因科学等)、诊断技术(如体温、血压、心电、脑电、骨密度、血氧饱和度的测量、生理化验、病理组织切片、医学影像学等)及一些先进的制药技术等,都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甚至包括航天科学等学科发展的综合成果。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融入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等,才会有生化指标、染色体和基因的快速检测。这些自然科学成果和先进技术只是先被西医利用了,但并非西医的专利,同样应该为中医所用。

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92岁时曾亲自用墨笔、宣纸写了一封长信,对范振英的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写道:“过去认为医学只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加上心理和社会是一大进步,但仍不够。中医是天、地、生、文、史、哲、艺术的综合体,因此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只有新技术革命之成就,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王国强也写了亲笔信表示对范振英的观点“完全赞成”。

在范振英后来写的《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发展之路》中,更进一步叙述了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的内容和意义。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中医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促其发展;逐步用现代科学理论阐述中医的内容使其更快发展;利用中医的先进理念和独特方法与先进科学理论技术相融合,创立出新的健康学和医学的新理论,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这与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在2015年10月发表的《以诺奖驱动中医药创新》:“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渗透结合,可以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的观点完全一致。

标新立异,提出健康新定义

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现在人人都关心健康,希望更健康。这就必须明确什么是健康,知道在什么理论指导下,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才能更健康。前者是要有正确的健康定义,后者则需要创立和发展健康学。

范振英发现,现在的健康定义不恰当,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学。

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1989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但是,大病、小病、连一点小的缺陷都没有的人几乎没有。现在研究证明每人每天都会生产出少量有缺陷的细胞,所以生理上处于完好状态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就更难做到了。所以这种定义的“健康”,是一种身心的“完好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研究健康问题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现实中不存在和不能变化的“健康”不适于讨论实际的健康问题,因此该健康定义是不恰当、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

范振英在提出健康新定义之前,先提出几个新概念:①健康活力:身体能力、免疫力、组织的恢复及修复能力等。②伤害因素:能伤害人的生理、心理、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的因素。③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关系类似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关系,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又互为存在条件。④健康状态:在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必然呈现出的一种状态。

基于这些新概念,范振英提出的健康新定义为:健康是各种健康状态的总和。即在不同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呈现出的各种健康状态的统称。它是立足人的宏观整体、重视现代医学、含有中医理念的新的健康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