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由慢性心理衰竭中医诊疗专家组起草,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共同修订完成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简称新共识)正式发表(《中医杂志》,2014,55:1258.),用以指导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的规范和应用。

新共识指出,心力衰竭的基本中医症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常兼有阴虚、阳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饮等,每因外感、劳累等加重。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可概括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气亏虚血瘀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新共识对每一种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均进行了详细描述。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例,其主症表现为气短、喘息、乏力、心悸。次症主要为:(1)口渴/咽干;(2)自汗/盗汗;(3)手足心热;(4)面色/口唇紫暗。舌脉特点为:舌质暗红或紫暗 (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或结代。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基于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新共识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治疗原则进行了总结。在把握上述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可酌情辨证加用中成药或中药静脉制剂,如对于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新共识推荐应用中成药补益强心片。

因心力衰竭为一种进展性疾病,处于不同病理阶段如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失代偿期的急性加重期与慢性稳定期的患者,治疗上应有不同侧重,可在原有治疗原则上斟酌加减。

由慢性心理衰竭中医诊疗专家组起草,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共同修订完成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简称新共识)正式发表(《中医杂志》,2014,55:1258.),用以指导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的规范和应用。新共识指出,心力衰竭的基本中医症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常兼有阴虚、阳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饮等,每因外感、劳累等加重。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可概括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气亏虚血瘀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新共识对每一种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均进行了详细描述。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例,其主症表现为气短、喘息、乏力、心悸。次症主要为:(1)口渴/咽干;(2)自汗/盗汗;(3)手足心热;(4)面色/口唇紫暗。舌脉特点为:舌质暗红或紫暗 (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或结代。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基于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新共识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治疗原则进行了总结。在把握上述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可酌情辨证加用中成药或中药静脉制剂,如对于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新共识推荐应用中成药补益强心片。因心力衰竭为一种进展性疾病,处于不同病理阶段如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失代偿期的急性加重期与慢性稳定期的患者,治疗上应有不同侧重,可在原有治疗原则上斟酌加减。